2007年11月12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网上枪患
韦文洁

  因为一则仿真枪的报道,8月24日,当代最火爆的青春写手韩寒在博客发文,决定起诉上海和广州的两家报纸。
  原来此前三天,这两家报纸分别报道了韩寒在广州白云机场被警方扣留两小时,而且当时高喊“我是韩寒,不是真枪”、“我反复告诉记者真的不知道带仿真枪上飞机是违法的”……韩寒认为,这两句纯粹属于记者自己想像的话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让这位80后写手想像不到的是,当他因“仿真枪事件”要将两报社诉诸法庭之后的一个月,9月27日,在距上海千里之遥的北京,经石景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一群和他相似的年轻人,却因网上贩枪不得不开始另一种没有自由的生活。

  买枪
  一年前的2006年8月9日,家住北京石景山区27岁的马凯,因为“8·07”专案组(由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枪办和石景山分局重案队民警组成)的光临,一项他从事了一年多的特殊职业——通过网络贩枪,不得不中断。
  2005年年初,经常上网的马凯通过网上的QQ号,联系上一个网名叫“KK”的购买仿真枪。谈好价钱后,KK让马凯通过招商银行往一个名叫魏新河的账户里打钱,他再把仿真枪发到南四环新发地的“汉龙”货运总站或石景山杨庄西口华宇快运公司,马凯便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到货运公司取货。
  平均一周或半个月,马凯就从KK那里进一些手狗(短枪)、BB弹、气瓶和长狗(长枪)。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数十把颇具威胁力的仿真枪,就通过这些“正规”的货运公司源源不断流入京城,送到马凯手上。
  海淀区西三旗23岁的翟平,玩枪经历与马凯基本相似:“在网上认识了广州的‘阿超’和他女朋友‘阿鱼’,根据需要的枪支型号,往他的账上打钱。对方就从深圳通过速递公司,把枪直接送到我手里。”
  2006年8月11日12时,石景山公安分局重案队民警在翟平的家中和“顽主天地”服装店里,收缴仿真枪7支,NEC电脑主机一台。
  而此前两天,8月9日,侦查员发现,在马凯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布满各种军用、警用装备,门后的警用、军用防弹背心、服装堆积了一米多高。在其西南房间的木柜、铁柜、写字台抽屉和双人木床下,有“M4”、“沙漠之鹰”、“十四点四五”、“PPK”等型号的仿真枪4把,其中手枪3把,长枪一把,金属弹丸1941发。
  马凯要这么多枪干啥呢?侦查员们迷惑不解。

  卖枪
  原来卖枪利润可观,枪支已变成了马凯手中赚钱的商品。
  一把从深圳购买的价值三四百元的枪,到北京一转手就能达到数千元。而马凯所卖的仿真枪一般仅卖1200元到1600元,微型冲锋枪也只卖2000元到4000元,可谓薄利多销。
  2006年4月,马凯的“百慕”军品店才开张卖枪,18岁的学生小鲁,一口气就买了3支气手枪。
  2006年5月份,特别喜欢收藏枪支的李易,从淘宝网上搜索卖“猛将”气的(网上卖“猛将”气的一般都是有仿真枪的人),发现了马凯的手机号码,以1300元的价格订了一支G19和两瓶气。稍后,李易又向马凯订购一支G23,一支“沙鹰”,两瓶“猛将”气,两包0.2克球形子弹。
  十多天后,马凯把“货”送到了李易的普通桑塔纳里,拿到了三千多元的货款。因为货不够,其中一把G23仿真手枪还是马凯用800元从翟平手里买来的。
  23岁的翟平,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05年5月份,他在“百慕”军品店向马凯赊过一支M9仿真枪后,便成了马凯的合作伙伴。当年底,两人因矛盾分手后,翟平便通过网络从广州阿超那里找到了货源,用网名“小风”在网上卖起了仿真枪。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有“丛林之狐”、北京建工集团杨杨、某电视台姚光等人向他买枪。其中网名“上尉”的李东就在他的军品店里买了六七支仿真枪。
  而在卖枪的过程中,一个叫李北的人还帮马凯卖了15支枪。
  2005年10月的一天,李北花了2200元,如愿以偿地从马凯处买了一支黑色的KJ1911仿真枪。此后,从2005年年底至2006年7月,李北陆续在马凯处购买了各种仿真枪15支。一起玩的朋友曹雷、王冬、陈相平要枪,李北就每把加100元转手卖给他们,而他们也是通过李北开设的网上玩具枪店认识的。
  而喜欢收藏枪的张谋,19支枪中就有10支枪是来自马凯。
  案发后,警方找到向马凯购买枪支的下家多达25人,收缴各种枪支75支。

  用途
  买仿真枪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买枪干啥呢?
  “因为喜欢,想收藏。”说这话的是31岁的王兵。办案人员发现,购枪者大都是像王兵这样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网络一族”,学历比较高,其中不乏外企“白领”、公务员、国企职员。他们基本没有犯罪前科,多是“军事发烧友”,购枪有的是为了“收藏”,有的是当“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真人CS”(CS为网络警匪枪战)等游戏。
  警察在审讯翟平时,发现他的手机上保存了一个猛将军的名字,经翟平回忆,这是一个叫沈飞的人,因在他的军品店内买过“猛将”气,就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沈飞告诉警察,2005年7月,他曾在“小风”店里买过一支黑色枪身、银色枪管、价值1200元M9气手枪。
  经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处对这批小到M92、M190等手枪,大到M16长枪、AK47步枪等20余种66支枪支鉴定,虽然这些枪支仍属于“仿真枪”,但其中32支可以连续发射子弹,能够在5米开外轻松将0.5厘米厚的纸盒穿透,或在5米内击穿易拉罐,近距离击发对人体有较大的威胁。

  定罪
  网上枪患泛滥,这些“黑枪”一旦流入黑恶势力之手,将给治安带来巨大的隐患。自2006年年初,马凯等人通过网络频繁贩枪的行为,已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
  2006年8月8日,按照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转来的公安部《关于核查马凯贩卖枪支情况的函》,石景山公安分局重案队会同市局特警支队便迅速侦破了马凯等人贩卖枪支案,查获44名涉嫌贩卖和购买枪支人员,其中马凯等11人被刑事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非法买卖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才能认定为“非法买卖枪支罪”;该《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非法持有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才能认定为“非法持有枪支罪”。因此,在处理这几起网上贩枪大案时,仅马凯一个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翟平等三四个人被判缓刑和拘役。而其余多数人由于只有一支枪属于鉴定范围,多支属于电池击发不予鉴定,从而逃避刑罚的处罚,只能进行治安处罚。